前言
有一次行書局,發現韓國價值投資人的著作,便買回去了解一下韓國的價投觀跟我們分別大不大。這本書更多講及的是價投觀念,較少提及硬核知識,初學者也可以了解一下。下面是書中部分節錄內容,綠色字部分是我個人投資的經驗如何印證書中內容,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書局購買。
姜芳千的投資思維: 投資的靈感就在生活與消費之中
思維2 你投資的是「企業價值」
- 投資哲學與原則 [評: 企業價值/不買能力圈以外的股票/長線/成為公司老板/合伙人/股東,讓他們幫你賺錢/商業模型/逆向投資/DCF: 企業價值源自未來現金流的折現]
- 最終決定並支撐股價的是價值,企業的價值變高,股價就會上漲
- 不斷思考產業有沒有擴張的可能性、具不具備持續性。若是擴張可能性高又具備持續性的產業,裡頭就會有有價值的股票
- 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就算再大的幸運降臨,如果沒有準備好,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 我們不知道股價的低點在哪裡,但企業價值是可以確定的。誰都不知道股價什麼時候會反彈。擔心無法預測的股價指數、低點、恢復期、景氣狀況都不是我們的職責
- 股價到達高點,大家都很興奮的時候,價值投資者要冷靜觀察,因為在氣氛高漲的局勢中,壞企業也會被視為好企業
思維3 用常識來尋找、判斷企業價值
- 財務報表中包含企業的所有資訊,大家對財務報表有各自的解讀。一樣是股東,也可能因觀點與狀況不同,做出不同解釋,也可能因此見解不同
- 網路公司才剛開始營業,尚未經歷考驗
- 常常有人說投資是在打消息戰,但消息也常妨礙我們
- 「對任何現象或事件,都要透過正反合的方式解析」。大多數人只談論「需求」,但是這些現象的反面是「競爭」。很多人只看需求卻不在意競爭,有人說「現在電動車很紅,所以一定要買電池股」, 但是歐洲會毫無動作嗎?大家都會搶著跳進來做電池
思維4 摒棄投機心態,培養投資觀點
- 成為企業合夥人的門票 [評: 合伙人思維]
- 前者看股價,後者觀察生活;前者忙著追受歡迎的股票跑,後者則是努力尋找優質股票
- 關注的是市值,而非股價
- 100萬韓元的股價變成2萬(分拆),大家覺得變便宜了,就會開始一窩蜂搶買A企業的股票,因此股價漲到6萭韓元,該企業的巿值則突然漲到3億韓元。像這樣不看市價只看股價的話, 就會發生高估企業價值的情形
- 在投資的世界裡這些工具是我們所需的指南針、GPS (財務報表、本益比、商業模式等)
- 我們必須一直抱持懷疑並分析的態度
- 不論是看新聞接某些消息或和誰聊天,只要接收到某個真實訊息,我總會想到股東的利益 [評: 多用老板/合伙人/股東角度去思考]
- 「百年基金」
思維6 找出未來價值會成長的企業
- 「這項產業以後也會存在嗎?」
- 「基礎建設是否完備?競爭狀況如何?」
- 必須站在股東觀點仔細審視股東有多少利益
- 不買進網路服務相關股票的理由如下
- 因為我知道這是泡沫: 當時網路服務公司中沒有一間公司能創造收益,我們總不能和沒有收益的公司合夥吧 [評: 沒有盈利是十分危險的投資]
- 進入產業的門檻低 [評: 之前都不太重視這一點,值得加入Template]
- 選擇享受競爭的企業
- 處於消費最頂端的企業
- 消費金字塔頂端的企業: Chanel、Hermes、Benz
- 最頂端的企業認為,就算顧客不買自家品牌的產品,只要同產業有消費者流入就是好現象。因為他們深知消費者體驗產品後,最終要找的依然會是該產業中最優秀的產品 [評: 奢侈品品牌的優勢]
- 競爭中受惠的企業
- 上下游關係: 上游 (e.g. 電商競爭激烈) → 下游受惠 (e.g. 貨運公司、紙箱製造公司、製造紙箱原料)
- 電子商務平台企業
- 金融、娛樂、電商、旅行、健康管理等各種類别的應用程式正在蘋果創造的App Store生態界中彼此競爭。在激烈競爭的背後,受惠者當然就是蘋果了。
- 因獨占技術而享受下游產業競爭的企業
- ASML享受三星電子與台積電兩家半導體製造廠間激烈的競爭
- 判斷新世界的第四生產要素: 「MDN」(Mobile,Digital,Network)
- 過去的投資建立在土地(租金)、勞動(人事費)、資本(利息)這三個生產要素的基礎上
- 利用MDN的公司具有移動性和開放性,顧客越多,企業的價值就越大
思維7 關注利潤的「品質」而非「數量」
- 判斷盈餘品質的四個標準
- 持續性:能創造持續性利潤的企業比較好
- 無法保證利潤能否持續的代表性股票,就是「主題性股票」
- 變動性:利潤變動性低的企業比較好
- 半導體產業常常某一年賠錢、某一年又賺錢。股東對於變動性高的企業會感到不安 [評: Cashflow穩定性低]
- 可擴張性:利潤有無窮擴張可能性的企業比較好
- 可預測性:創造可預期利潤的企業比較好
- 可評價未來企業價值的「姜式本益比」
- 未來股價(未來市值)=姜式本益比×未來每股盈餘(未來當期純益)
- 商品與區域的擴張性決定利潤
- 盈餘=售價×銷量(商品擴張、地區擴張)-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銷量)
- 好企業的顧客們改用其他家產品時會感到不便,所以就算產品價格漲一點,顧客也不會輕易離開,也就是「轉換費用」較高的意思
- 就算銷量增加,也不需再增加投資的企業,比起需要特續投資設備的企業還好 [評: 作者認為Low Capex企業較好,但low capex企業有機會入場門檻較低]
- 服務業比製造業好,線上經營比實體經營好,平台企業比非平台企業好。平台企業中,使用第四生產要素MDN的企業更好
- 從五大關鍵給予企業附加值
- 製造業
- 會有較低「附加值」,因為要持續投資,盈餘中有固定一部分並非股東所有;為了賺取未來的利潤,這部分會被當作投資成本
- 製造業越來越難經營的可能性很高,因為容易出現建置新製造設備的競爭者
- 像沃爾瑪或Emart等活用原有生產要素的企業,想提高銷售就要擴大賣場、雇用更多員工,所以「附加值」較低 [評: 巴老的See's Candies投資正正沒有這問題]
- 服務業做越久越能累積品牌價值
- 用財務報表分析未來利潤
- 可以確認企業調度資金的方式、投資資金流的變動情形,這些現金流都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
- 會計學的盈餘與現金流不同
- 在營業現金流中,减去設備投資等再投資費用後,才是真正的股東權益。在這種觀點下,要將設備投資視為最重要的成本項目
- 固定成本很高,利潤隨著價格變動的彈性就高,企業的產品價格很易再調整 [評: 第一次看到高fixed cost原來是好事這概念,因為加價比起高variable cost更容易]
- 選擇好股的五個步驟
- 第一階:分析產業的存續(實用性、價格、基礎設施)
- 該產業是否未來對消費者而言仍具實用性
- 產業是否已具備支撐其生存的基礎設施
- 沒有基礎設施,產業就無法生存 (e.g. 電動車的充電站是否設得夠多) [評: 基礎設施都要配合這概念會較容易被忽略]
- 第二階:檢視擴張性(市場規模、競爭結構、企業競爭力)
- 如果競爭企業太多,投資它就等於投資主題性的股票
- 第三階:推估獲利能力(售價、銷量、成本)
- 盈餘就是股東的利益
- 分析企業實際利潤時,要特别檢視成本結構 [評: 不一定是第一時間去審視,但重要性也十分高]
- 第四階:給定姜式本益比(利益的持續性、變動性擴張性丶可預測性)
- 「附加值」
- 第五階:計算預期收益(未來市值丶現在市值)
思維8 用五個關鍵字發掘值得投資的商業模式
- 第一個關鍵字:顧客
- 要找出不見了會讓你感到生活不便的企業 (e.g. 一旦踏進蘋果所建立的生態系後就很難離開,也就代表轉換成本很高)
- 使用者越多顧客就越喜歡的企業: 平台型企業
- 第二個關鍵字:生活
- 第三個關鍵字:競爭力
- 成本競爭力
- 喜歡增加的需求、反覆的需求與累積的需求 [評: 值得加入Template]
- 可累積時間價值的企業
- 服務業,時間越久累積越多品牌價值
- 奢侈品品牌
- 大數據
- 第四個關鍵字:體驗
- 奢侈品品牌: 炫耀性消費 [評: 是很resilient的優勝條件]
- 旅遊: 如果對物質的慾望被滿足到一個程度,剩下的空間不會想用更多的體驗來填滿嗎?此外,就算一樣是旅行,不會想追求更舒適、更特别的體驗嗎?
- 第五個關鍵字:領導人
John Lee的投資思維: 直到大家都財務自由的那一天
思維2 不要看價格買股票
- 不認為股票是單純的買賣,而是將之視為擁有一間企業
- 技術面分析是根據過去預測未來的工具,圖表只顯示股價的變動足跡,雖然未來可能再次發生的機率較高,但誰都不知道會不會真的發生
- 買賣股票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企業的價值」
- 股票投資等於獲得公司的一部分。意思是,我們成為擁有公司一部分股份的主人
- 股票投資的目標不應該只是為了達成一成或兩成的短期收益,而是要創造長期下來十倍、二十倍的價值
- 好企業的股價由於一時的不利因素而下跌,可能反倒是進場買入的時機 [評: 買完股票後,一、兩個月下跌20%,很多人會懷疑是否自己判斷錯誤。作為價投,買之前研究透徹公司基本面+做好估值的目的,除了增加conviction外,更重要的是令你有能力判定為何現在是買入最佳時間、買入原因是什麼、預期回報及虧損等。]
思維4 富裕的根本是培養金融素養
- 但是他們的回應讓我們相當失望:「對我們來說,市場占有率是很重要的指標,占有市場的百分之幾是我們的目標。」真是相當令人費解的回答。當時韓國的大企業全都回覆類似的答案。他們沒有考量收益,只關注營業額與市場占有率
思維7 用合夥人的眼光來挑選好股票
- 其中最重要的是「我想和這間公司合夥嗎?」我會當成我在找合夥人
- 看公司有多少債務、多少利潤
- 有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是這間公司的主人該有多好,我想要擁有這家企業的股票」
- 如果有想要的東西,就先去買那家公司的股票。想買名牌包,就去買賣名牌包的公司股票
- 所謂的好商業模式是什麼?
- 要過河,大家不得不過橋。加上過路費是持續產生的費用,而且橋不需要持續投資,也沒有競爭者,是個風險不大、收益又能持續的理想結構。不僅具備價格競爭力,還可以控制價格 [評: 理想公司的特質]
- 財報中要看的東西:銷售的成長丶收益的持續、投資的效率
- 必須看EBITDA才能更清楚了解營業所創造出的現金流。EBITDA高的話,代表企業正在賺錢,而且企業内的現金流也很好
- ROE
- 不一定是分子(淨利)增加,也有分母(資本)變少的情况。另外,因保有過多現金而ROE偏低的情况也常出現
- 如果是在乎股東的企業,就會用那些現金配息或買入庫藏股,努力提升ROE的數值
- EV是「市值 + 總負債 - 現金與有價證券的資產」,代表買進某公司股票時要支付多少錢
- 逆向投資: 當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反而才是我們的機會
- 不管選擇多好的企業,如果相似企業四處出現就很難賺到錢
思維8 選定後,就要安心抱住好股
- 「不賣」才是技術
- 投資絕對不要「擇時」
- 預測短時間的未來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
- 因為就算無法預测未來,我們還是有充分的能力去判斷企業的周遭環境變得怎樣了
- 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能减少變動性的方法。戰勝變動性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時間」,相信時間,慢慢等待
- 投資絕對不要認賠賣出
- 假設你在10萬韓元的時候買入股票,現在股價來到8萬韓元,周遭的人都說股價好像會再下跌,要你現在趕緊賣掉,虧本也沒關係。但是請再想一想,當時為何會以10萬韓元買入?是因為那支股票有10萬韓元的價值而買。如果充分研究過骸公司,判斷公司很棒而投資,價格下跌時不該賣,反而要買進更多吧?
- 投資股票看的是企業的價值與基本面,不是一種「猜價格」的遊戲
- 長期投資並不是毫無想法的一直守著股票,而是不要一味追求賣出的時機
- 賣出股票的正確時機
- 股價突然過度暴漲時: 當股價突然超過公司的實際價值時,考慮賣掉股票會比較好
- 企業的基本面改變時
- 世界變化時
- 出現更想買的股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