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常說要研究公司,初接觸的第一時間是看AA Stock上的公司簡介,或是Google直接找上公司名字搜尋簡單介紹。但單看以上信息時,最多只能了解公司是在賣什麼產品/服務,但不知公司是在賺取什麼收入,又或者難判定公司是好生意與否。又或是一個多月後重新看同一公司時,可能已忘了公司在做什麼。今天的介紹,希望令大家更易了解研究要做甚麼必要的步驟,亦令各位愛上研究,養成記下研究記錄的習慣。
研究要看的8大地方
Value proposition (WHO you are? Aim?)
- Vision: 是企業「想要變成」的「未來樣貌」,在回答「你的公司打算做什麼?」
- Mission: 相當於「企業的任務或職責」,在回答「你的公司為何存在?」
- 在解決現實面對的什麼問題? (例如Shopify在解決如何開設網店的問題)
- Optional: Shareholder
Business Model (HOW do they run their business?)
- Revenue Model (HOW do they charge their customers (earn their revenue)?)
- 年報有提供收入方式 (Revenue breakdown)
- WHO are your customers?: 找出目標顧客
- WHAT resources do you own?: 做此業務需要什麼資源,例如IT技術、人才、機器、硬件?
- WHAT you are doing? HOW do you run your business? (Key Activities)
- 主營業務,即是需要做什麼動作去啟動業務
- Optional
- Cost structure: 成本結構會反映出行業特性,例如SaaS公司會有較高的Sales & Marketing expense
- HOW do you reach out your new customers? (Channels)
- HOW do you maintain exist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 Key Partners: 主要是行業上下游,如供應商
產品/服務 (WHAT does it do?)
- 公司在賣什麼產品/服務給客戶來賺取收入?
業務增長點
- 原有增長點: 跟主營業務/原業務有大關係,例如Google的增長點是經濟好轉時客戶廣告投放增加、VISA則是旅遊帶動payment volume上升
- 第二曲線 (2nd curve): 簡單一點介紹就是新業務主題/投資,例如VISA的第二曲線是VAS中的Open Banking、MSFT的第二曲線是MR等
Investment Thesis
- 買入理由 (投資邏輯)
- 重點是人所共知的投資原因,都是市場吹奏的原因。通常是在市況好的時候支持股價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在市況差時完全站原住腳。需要在列出的同時,要帶有批判態度去挑戰/攻擊買入的理由。
- 亦可列出財務亮點,同時也是市場共識,跟上方描述的一樣。
- 公司死亡理由
- 參考Charlie Munger的投資邏輯,多思考公司在做甚麼事情會令公司死亡。這裡描述的程度是十分嚴重的,都是基本面因素(e.g. 公司產品訂閱人數連續6季下跌),不是周期性因素(e.g. 下年因通縮影響需求,船運/零售等銷售增長減慢)。
Metrics
- Operational
- 通常會在公司的業績presentation找到
- Financial
- 亦可列出成本結構
Business update
- 主要摘取影響公司基本面的新聞信息
- Earnings Transcript highlights
- Guidance
Notes
- 可以解釋公司的重點技術等相關信息
結語
「研究公司」是沒有所謂的懶人包,亦是需要時間的,不是只Google搜尋一下,花十多分鐘就能完成。但一開始接觸一間公司,可以有捷徑去決定值不值得繼續研究下去,就是去看「Business Model」(第二點)。「Business Model」部分可以初步勾畫出公司的具體形象,如果認為該model是sexy又或者有潛力,再決定花時間研究,則可篩選出一個研究名單。亦是省時但又不淺易的研究第一步。
可能會有人問,上面的研究方向還缺少了很多地方,例如行業情況 (競對/上下游)、財務報表分析、估值分析等。上面提供的8大地方是研究第一步,透過上面提及的模版,已能充分研判公司的基本面。之後會有不少文章會概括介紹行業研究的進行方向、護城河分析、財務分析、估值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