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5️⃣ 價值投資概念」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5️⃣ 價值投資概念」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5月30日星期四

價值投資哲學: Joel Greenblatt


Joel Greenblatt為美國著名基金Gotham Capital的創辦人,曾經有10年時間創造到年回報50%的瘋狂成績。他亦是"Magic Formula"策略的創造者,有多本著作,如《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The Big Secret for the Small Investor》。


投資哲學

1. 經調整利潤(Normalized Earnings): 一般在報表找到的利潤,通常包含一次性收益、子公司利潤及非營運項目等非經常性利潤。Joel Greenblatt認為,要認清一間公司真正從營運取得的利潤,需要剔除剛才提及的非經常性利潤。 

2. 估值指標

  • 收益率 (Earnings yield,以經調整利潤取代利潤)及投入資本回報率 (ROIC)為2個最重要指標去判定公司價值。
  • 高收益率是考慮到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 而高ROIC等同公司質素。
  • EBIT/EV也是Joel Greenblatt常觀察的multiples,概念跟earnings yield類近。用EBIT的好處是可以不用考慮資本結構(capital structure)及稅務支出等因素。

3. 投資低估值公司

  • 買入低於合理價(Fair Value)的公司是最大化風險回報比(Risk-reward ratio)最直接的方法。低於合理價的投資,代表下行風險(downside risk)有限,而投資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好下行風險
  • 了解資產合理價後,市場波幅(volatility)就是最大化投資利潤的好工具。

4. 長線投資: 市場犯錯,理解為資產價格遠高於或遠低於合理價,而等待市場犯錯需要時間及耐性。如果你在估值低於合理價時買入資產,要賺取優於大市回報所需要做的就是「Do nothing」。

5. 建議集中持倉: Joel Greenblatt認為當經仔細研究後得出5間最優質公司時,投資風險就是最低。

6. 不太理會宏觀經濟,相信任可事情都會有周期,集中精神持出最優質的好生意就可以。

6. 2個常見投資誤解

  • 避開買入big winners
  • 在資產出現一段時間好表現後加倉。

2024年5月29日星期三

價值投資哲學: Chuck Akre


Chuck Akre於1989年創立Arke Capital,旗艦基金Akre Focus Fund更在2023年創出28%高回報,大大跑贏市場。Chuck Akre投資目的是找出複利機器(Compounding Machine),目的是希望公司能為股權投資人提供高複式回報。

作為典型價值投資者,他的持倉十分集中,他持倉不超過30間公司,Top 10 holdings佔總組合的75%。另外,他買入公司時不會設立賣出目標價,因為他認為出色的公司會以指數式增長,不需要賣出。

他最廣為人知的投資哲學為「三支柱」(Three-Legged Stool)。

第一支柱: 出色業務

  • 業務具備定價能力及高入場門檻,為高增長的先決條件。
  • 商業模式及收入模式容易被理解。
  • 十分穩健的資產負債表。
  • 高確定性的ROE及自由現金流。

第二支柱: 優質管理層

  • 將投資者(大眾股東)是為合伙人,所有公司決定都是以股東角度出發。
  • 營運重點不要著眼於Wall Street提倡的短期目標。

第三支柱: 再投資機會

  • 要好好運用自由現金流,再投入到優質再投資機會(reinvestment opportunities),例如併購。

2024年5月26日星期日

價值投資哲學: Seth Klarman

不論你們是否認識Seth Klarman,但你一定有聽過他的著作: Margin of Safety。Margin of Safety這本書最多厲害的地方是現在已經沒有出版,但在Amazon二手交易價高達2000美元。

Seth Klarman將投資人區分為價值投資者及投機者(Speculators)。價值投資者關心業務現金流,而投機者關心的是股票市場價格。Seth Klarman指出任可事只要能產出現金流,都會有相應價值,例如機器生產出的產品能賣錢、房屋出租能換取租金、SaaS的軟件subscription能產生recurring revenue及債務會給出利息等。


投資哲學

1. Seth Klarman投資哲學有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要避開虧損。他經常對外界說投資有2大原則: 原則1,不要輸錢;原則2,緊記原則1。

2.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屬於風險管理的一種,意思是在估值時,預留多一些位置容許自己犯錯。例如計算Google合理價為$150時,要再將$150 x 90%作為合理定價,而當中的10%折扣就是Margin of Safety。

2. 投資者主要從3方面獲利

  • 業務產生出的自由現金流
  • 公司合理價(Fair Value)跟股價的收窄
  • Multiples expansion

3. 投資最困難的是堅守原則 (being a disciplined investor),成功的投資人不會被情緒影響而作出投資決定,例如在市場都熱衷於Crypto投資時,Warren Buffett及Charlie Munger都會拒絕參與。

4. 要把股票視為公司業務的一部分,買入股票要視為成為企業的小老闆。買入股票的目的是為了參與公司的業務成功。相反,投機者(speculators)買入股票則是只希望股價上升,獲利離場。

5. 不支持分散投資,鼓勵集中持倉

6. 不支持經常進行交易。

7. 在進行投資決定前,學懂以「機會率」思考。例如,假設你判定該投資有70%信心能賺錢,就只把你資金的70%投入當中。

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價值投資哲學: Terry Smith

Terry Smith被譽為英國版Warren Buffett,其下基金Fundsmith自2010年起,創出複合年回報超過15%的驚人成績。他最經典的投資策略圍繞3個方向: 1) 買好公司; 2) 不要買貴; 3) 買完之後甚麼都不要做。

投資哲學

1. 已動用資本回報率 (ROCE)

  • 只要長線持有高ROCE的公司,即管你買的公司股價比同行業公司貴,最終你也會能賺到高投資回報。因為跑贏同業最重要的是資本回報及業務質素,能由高ROCE中反映。
  • 高ROCE的公司代表能有更好的再投資機會(Reinvestment)。

2. 估值考量: 只買入高自由現金流回報率(Free Cash Flow yield)的公司 (>5%)。

3. 不支持擇時投資(Timing the market)。以1980-2009的英國指數為例,7000多個交易日的總回報為700%。但如果你在7000多天的擇時投資時中錯失了升幅最好的20天,你的回報會變為240%。

4. 不會追逐熱門投資主題,因為歷史逐多例子(如鬱金香投資、南海泡沫、Nifty Fifty、Dotcom泡沫)說明過份追逐熱門投資概念最終只會以虧損作總結。

5. 投資週期性業務公司最大的缺點是:

  • 經濟周期難以捕捉及該週期對公司表現存在不確定性。
  • 大部分周期性公司業務質素差,如鋼鐵公司、航空公司等,都較難取得高資本回報。

6. 過多主動交易牽涉大量交易成本,特別是對大資金來說。

7. 重視回報持續性。

  • 能持續進行重覆業務的公司通常都有持續回報,而且大部分都是To C企業。
  • To B企業不能進行重覆業務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顧客在經濟週期轉差時縮減營運開支及延長交易期(payment terms)。但如果企業提供的是服務類或零部件類則另當別論。

8. 支持集中持倉

2024年5月24日星期五

價值投資哲學: Warren Buffett


Warren Buffett作為現今最出名的價值投資代表,一定是初接觸長線投資初哥的模仿對象。

他的投資方法主要是參考2位大師,分別是他師傅Benjamin Graham及Philip Fisher,主要投資哲學分別為安全邊際增長公司投資。

其他投資哲學

1. 企業老闆 vs 股票投機者: 要將買股票視為成為企業老闆(股東)的一份子,或成為資產持有者。股票交易會令投資者過份著眼短線盈虧,而當成為資產持有者,目光便會變為長線資產增值。

2. 股票市場

  • 是一個方便你買賣的地方,而不是定義公司價值的地方。股票的長遠價值是由業務增長決定,而不是每日的股價升跌決定。
  • 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秤重機

3. 賣出

  • 當公司股價高於估值時應當賣出。
  • 持有好公司的應有心態應該為,就算股票市場關閉1-2年,我們都應處之泰然。

4. Warren Buffett最喜愛的就是確定性(Certainty)

5. 只投資在你的「能力圈」內。

6. 反向投資

  • 「市場先生」: 是一個情緒十分波動的交易對手,當情緒十分高漲,股票的價格就會水漲船高; 相反當他心情低落,股票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 「樂觀」是投資的最大敵人。
  • 喜歡在市場悲觀時做交易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到處都是「便宜貨」。

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

投資哲學定義

 

投資哲學可以理解為作出投資決定所依賴的思維模式。不同的投資哲學可引伸出不同的投資策略,例如

  • 市場經常會過度反應 (好消息會令股價升得過高,壞消息則會令股價過低) → 在公佈利好經濟數據或公司業績時進行賣出
  • 市場整體會犯錯 (整個市場會高估/低估價值) → 市場出現超買情況時會進行賣出
  • 所有市場資訊都公開 (不會有定價錯誤) → 買入市值小不出名的股票

所以先建立投資哲學是投資的第一步。

最常見的投資哲學是證券選擇(Security Selection),包括技術分析、圖表、基本分析等。證券選擇哲學中,有人是價值投資(買入市場低估價值的公司),有人是成長型投資(較少留意估值,買入能持續成長的企業)。

投資哲學也可以分為主動(Activist)及被動(Passive)。主動投資代表買入的份額巨大,足以為公司營運提供意見,改變公司業績,在初創投資(Venture Investing)十分常見。至於被動策略,則是透過選股,買進並長期持有該公司,待公司業績有所表現。

另一類投資哲學,則是跟市場動能(Momentum)有關。當預計某股票的上漲動力在未來會愈變愈強,則在該股票剛開始上漲時立即買入。亦有人是反向投資型(Contrarian),人人看淡不斷賣出時看時機買入,認為市場錯估公司價值或對悲觀消息過度反應